如何區分古樹茶臺地茶放養茶樹※
2013-10-29 00:19:31



 

http://www.teapot.com.tw/data/fckeditor/1(10).jpg

 

 

 

如何區分古樹茶,臺地茶,放養茶樹

一、臺地茶與古樹茶

古樹茶是指採於五百年以上喬木型古老茶樹的茶葉,這些老茶樹病蟲害少,也不需噴藥防治和不進行修剪、施肥等管理措施,是一種地道的天然老樹茶。

臺地茶則是灌木矮茶樹,幾十年來由政府推廣種植的茶樹,於建國後所發展的密植茶園之茶樹,由於集中種植,茶樹密度高相對茶葉的產量也高,這類茶園的基本特質為可節省人工和勞作、輕鬆噴藥施肥、中耕修剪等措施,進行有效與好的管理。

臺地茶和古樹茶的差異,從品質、湯色、口感、香味等各方面,古樹茶都比臺地茶質優,且傳統的普洱茶都是以雲南古樹喬木大葉種為原料所製作而成的。

 

1古樹茶

雲南的古茶樹,不但樹木高大粗壯,而樹齡也長久。西雙版納州內,有高約三十二米,樹齡達一千七百多年的野生古茶樹;有高約五米多,樹齡達八百多年人工栽培的茶王樹。據說過去雲南的茶園,每株茶樹的樹齡都很老,每過些年後,便將樹幹砍修,樹根會重新長新嫩樹幹,如此樹根越長越深越廣,相對茶園面積越來越廣,所吸收的土壤養分越多,茶樹生長的茶葉品質越好。

 

古樹茶有三種

野生茶:原生種稱為野生茶樹,長在原始森林中,野生茶,指在大自然中物種自然演化生成的茶樹品種,它是人工栽培品種的始祖,野生的古茶樹,科學研究價值遠大於飲用價值。

 

過渡型:茶樹從野生型演化到人工栽培型的過程中,有些茶樹的生態特徵是介於野生型與人工栽培型兩者之間,所以稱為過渡型。這類茶樹芽葉所含的化學成分、細胞組織結構及形態與栽培型茶樹接近,但是花柱、花粉、果皮等生殖器官結構卻與野生型茶樹近似,是介於野生型茶樹與人工栽培型茶樹之間的過渡型態。雲南的野生型及過渡型茶樹是見證植物進化歷史的活化石,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。

 

人工栽培型:是經人工馴化栽培的古茶樹,因為是人工栽培馴化過的茶樹,所以味道和野生茶樹是不同的,野生茶樹品種多品質不一,但多數大樹茶茶質厚重,湯水香甜滑順,香氣深沉飽滿,回甘細膩綿長,刺激性低且苦澀較弱,茶韻遍佈滿口而喉韻舒暢,是優異的滇青茶原料。只有好喝的野生茶,當地人民才會拿來人工種植。有的野生茶樹茶味不一定比有人工馴化過的古茶樹味道好。

 

放養茶樹: 放養茶樹和古樹茶,臺地茶樹的區別,現在大家所說的放養茶,應該是於政府為了提高山區人民的收入,經由有組織的方式種下的密植茶園,但到後來因為銷售、茶價下跌和地廣人稀等因素,使得茶農也不去管更沒有砍了轉種莊稼,任其幾十年的自生自滅,幾乎也成了古茶樹(因為不施化肥農藥,加上高山茶區的氣候和雲南大葉茶的獨特口味),這樣一來野放型茶樹的茶質變的很濃重,茶氣十足,相對的從品質、湯色、口感、香味等各方面都比臺地茶好,當然產量也比臺地茶要少很多。

 

區分臺地茶和古樹茶

1外形:古樹茶的葉子比臺地茶的葉子寬大肥厚,芽頭長,葉面革質感較明顯,葉脈清晰,葉緣齒狀無規律,葉背毛較少;臺地茶因為是栽培的,葉身比較單薄,葉子裙邊起波浪,葉緣齒狀呈規律性,葉背較多毛,葉形大小整齊。

 

2香氣和滋味:古樹茶香氣深沉而厚重,入口滋味醇厚,苦澀味所化出的甘甜讓口腔生津,有特殊的香型,韻味久留於口齒間、喉頭;茶湯的細密度和醇厚度較高、滋味濃醇、滑口、潤喉、回甘,舌根生津,滲透力順暢;古樹茶的厚度與它質地相關,茶湯在一定強度,溶出物質成分較多,在口感上比較溫厚稠密,這種稠密感即是大家所說的“厚” 。而臺地茶的茶湯讓人感覺口感單薄如水有時味雜,生津不明顯,韻味短暫,茶的香氣則飄揚而短暫,茶湯的滲透難以讓舌根感到舒暢,甚至產生澀麻的口感;有的雖入口時感到霸氣,但苦澀味比較重,香氣高銳,口感刺激性強而不持久。

 

3葉底:古樹茶沖泡後葉子舒展程度好,葉子肥大且具彈性、柔韌性佳;地茶不容易很快舒展,葉子小質感薄柔韌性較硬。

 

4儲存特質:古樹茶因是樹根深入土壤的大樹,根部吸收地下的養分及微量元素多,使葉子具有轉化的內含物質也多,茶質穩定性夠強,越強就證明茶的內質越高越醇厚。臺地茶因根部短淺,所以需施肥、噴藥等措施,且土壤內含的物質稀少,轉化的空間較小,使臺地茶的清香會隨之存儲的時間慢慢消失。優質的茶經濟價值當然也高,在幾年之後古樹茶的獨特香型會越存越濃鬱,收藏品飲皆好。

 

好的普洱生茶回甘生津是要強烈持久的,茶湯的粘稠感飽滿,甘甜且清雅醇厚,是值得品飲的上好茶品。